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这个阶段正是养成学习习惯的时候。因此对于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及时的引导,帮助孩子进行树立,以便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因此小学生要学习好,就要学会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培养孩子预习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事前预习,事后复习的好习惯。最初预习的内容可以简单些,只是让孩子读读课本,默写生字,写几个就成,不要一下子要求写太多,会影响孩子积极性,孩子预习得好,第二天老师讲课时他自己都会,就会很自信地举手,都答对了,孩子就会更加积极,这时候父母要记得及时肯定孩子预习的效果。
3、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的“消化”过程。如果敷衍了事,不及时完成作业,或者逼着去做,甚至完成不了等检查的时候慌里慌张的补作业,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4、每天小结的习惯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小结的习惯。没必要写出来,就是和孩子随意交谈的时候问一下孩子,今天完成了什么;今天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今天获得的最大进步是什么等等,不一而足,既和孩子一起交流了,也起到了总结的效果。
5、举止文明的习惯
家长要培养孩子懂礼貌,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不给同学起绰号,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等等,这些都利于孩子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6、注重培养学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上,家长要鼓励孩子养成敢于向困难挑战,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要多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勤于思考去完成。
老师或家长还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在学习上如何勤于思考、战胜难题的故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这样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养成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
相关资讯
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这些习惯的作用下,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成绩,而且这些好习惯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可是有的家长并不清楚小学生学习习惯...
现在我们注重孩子全面发展,不再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平时更会注重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对一部分家长来说可能不太清楚这些内容有哪些,这对教育孩子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影...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改变孩子学习的状态,更对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有一定能的帮助。因此,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抓住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如何养成良...
家长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自律学习时,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辅助。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自律,面对学习时即使遇到难题也不会轻言放弃,努力解决并巩固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
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感受到学习越来越轻松,去上学时不再是压抑的气氛,而是从心而发的喜悦,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有帮助。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