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孩子小时候很乖,温顺就像一只小羊羔,现在简直就是一只小狮子。他总是开始欺负人,当父母告诉他往东走时,他就倾向于往西走。这让不少家长感到心疼和落差,曾经的那个小宝贝在哪里?现在,孩子怎么会这么任性和固执呢?
为什么孩子性格太固执
孩子性格固执的形成,既有孩子自身生理心理的内在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1.从生理角度。
如果孩子太累,睡眠不足,他的身心力量难以支撑太久,无法完成一些任务,情绪方面可能会经常感到沮丧、无助、愤怒,从而表现出反抗和抗拒应家长的要求。因此,在我们通常首先了解孩子目前的生理状态,排除或解决生理因素后,再做心理工作,有时也需要同时进行。
例如,由于低血糖、营养不良、脑部病变、发育迟缓等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和异常,在很多心理案例中都有体现。我们经常听到自闭症、多动症、图雷特综合症,其中一些是先天性的器质性因素。
2.从发展的角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需求,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与个人和他人不一样,希望给予他自己观点,并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所以对于父母的叮嘱控制感到厌烦,就滋生出反抗行为,有时会顶撞父母。
心理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龄前儿童与父母最亲近,11、12岁时,54%不喜欢父母,少数会对父母产生仇恨态度。有的会持续两三年。心理学家称这个过程为“仇恨期”。
当然,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就顺畅了,这个“仇恨期”是可以避免的。
3.从气质类型。
这些“固执”的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有自己独立的意见和个人意志,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他们也可能反复无常、不太合作和控制欲强。在孩子自己的意识里,他们是一个独立、坚强、意志力强的孩子。心中的信条之一是,“我们都做我们该做的。”在她看来,每个人都应该照顾好自己的那部分问题。
4.从家庭教育的角度。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一味对孩子的错误大发雷霆,甚至打骂,孩子就会形成对训斥的适应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对父母的训斥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表现出所谓在实际行动中的“固执”特点,“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做你喜欢做的事!”
此外,他们可能会学到父母在与他人交往时不合作、咄咄逼人、甚至古怪和孤僻的方式。
有的孩子为了抗拒而抗拒,纯粹是在“盲目”,家长应该多反思,是不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过于宠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所有条件。孩子们也可能会习惯于利用父母的放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旦外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必须换着办法去实现,并不断强化自己顽固和抗拒的行为。
虽然说,所谓“固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孩子反抗行为的表现。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可能让孩子形成固执、偏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不利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全面发展。此外,每天面对脾气倔犟的孩子,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