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懒惰惹恼了父母,但孩子懒惰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客观地说,家长的过度放纵是导致学生懒惰的因素之一。
孩子懒惰该怎么培养
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对家务及孩子应该承担的事物大包大揽,除了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有些父母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甚至可能在内心贬低工作,拒绝做任何事情,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做得不好。
父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懒惰行为是孩子懒惰习惯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有大人在屋里走来走去,命令别人为他们做他们能做的;有些成年人在从事体力或脑力工作时会抱怨或半途而废,等等。孩子们亲眼看到这些后就会模仿,这也养成了偷懒的心理和习惯。
1.给孩子一个目标,让他保持忙碌
研究表明,忙碌的人比懒惰的人更快乐,但与漫无目的的忙碌相关的内疚感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忙碌起来,先给孩子一个建设性的目标。孩子虽然懒惰,但只要有理由,他们就愿意忙碌。
2.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对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变得懒惰。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就没有动力,很容易被人偷偷看。此时,父母会从各个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可能的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就会更容易完成
3.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
教育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让孩子把桃子摘得够多,为孩子设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小步走的原则,让孩子慢慢进步,每个达到一个目标,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奖励,就像在游戏中一样,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懒惰该怎么培养,作为家长,不应该整天忙着玩手机,不陪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更是需要大人耐心陪伴、引导和鼓励。如今,手机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一两岁的孩子可以拿着手机,不哭不闹。如果大人一味玩手机,孩子自然也会迷恋手机,不爱学习,因为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