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中网,高中学习、高考资讯交流平台。

高中网
首页  > 问答中心  > 学习  > 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学习]2023-12-11 14:46已浏览:770次

精选回答

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父母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尽量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减少孩子粗心大意的情况。

孩子做题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1.错题集的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己检查。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

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孩子做题粗心大意的原因

1、对粗心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同学认为粗心是小毛病,题都会做了,粗心出点错没什么了不起;孩子听了大人的话会认为粗心是可以原谅的小毛病,甚至把“粗心”和“聪明”联系在一起。由于老师、家长、孩子都认为粗心不是什么大事,导致粗心马虎在考试中频频出现。

2、平时缺乏基本技能训练。有的学生平时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认为它是“小儿科”,对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不扎实、不熟练。如在平时的作业中遇到应用题,常列完式子后就把计算过程省略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按要求做,以为这样省时间。平时耍小聪明,练习少,导致考试经常出错。

3、没有认真审题。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比较简单的答题中,有的学生一看到比较容易的题就产生兴奋、激动,同时表现出浮躁、粗心,不再进行细致思考,仓促应答,出现错误。

容易的题也容易出错,出题者往往在一些看起来较容易的题目中隐藏一些容易被忽视、被漏掉的问题,如不细心,极易出错;有的学生凭经验审题,当试题要求变化时,因审题不认真而丢分。

4、答题时间安排不当。有的学生在答题时,前面的题认为是比较简单的,不能丢分,书写也太慢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等做后面的题时由于时间紧张,草草做答,结果丢了许多不该丢的分。

5、求胜心切。看到其他同学纷纷交卷,自己也不甘落后,草率作答,匆忙交卷;还有的同学争强好胜,总想第一个交卷,以显示自己,所以答完卷后不仔细检查就交了卷,结果有时间得到的分数也没得到。

孩子做题粗心的常见表现

1.忘记写名字;

2.题目不看完就开始写;

3.看错题意(例:6看成8, 小于看成大于,“从小到大”看成“从大到小”等);

4.平常会,考试就不会;

5.教过了,还是错;

6.做完不检查;

7.漏字、漏行、没看到(例:居然没有看到背面还有题目);

8.都算出来了,但居然写错了(例:521抄成了512)。